六亲不和,有孝慈 (出自道德经第18章) 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去喝水 六亲不和,有孝慈。老子这一章一直在讲,如果第一个境界没有达到,第二个境界就会出问题。当大家亲属关系都协调不好的时候,才需要讲孝慈,所以当真的要把孝慈拿出来讲的时候,可能这社会已经失去孝慈了。老子认为,当...
国家昏乱,有忠臣 (出自道德经第18章) 如果只有一个忠臣做榜样,社会就出问题了 前文讲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这里接着讲国家昏乱,有忠臣。(刨除慧智出,有大伪,因为这句在郭店楚简里没有,很可能是后人加上的。)这三句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出自道德经第19章) 任何人到了高位,都可能产生幻觉 本章老子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大多数版本写的都是绝圣弃智,帛书本写的是绝圣弃知,但知通智,只有郭店楚简写的是绝智弃辨,民利百倍&...
绝化弃虑,民复孝慈 (出自道德经第19章) 先做好自己,再去考虑影响别人 接下来这句话,郭店楚简写的是绝化弃虑,民复孝慈,而通行本和帛书甲本都是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我认为绝化弃虑这个意思更准确,所以我们按照此版本来讲。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 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出自道德经第19章)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中的绝是禁绝的意思;巧是那种珍贵的、精巧的东西。弃利的意思是放弃那种能带来大的利益的东西,比如说珍贵的宝石、黄金,等等。老子说,把这些放弃了,盗贼就不会出现了。好多...
见素保朴 (出自道德经第19章) 见素说的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此句通行本是见素抱朴,郭店楚简版本是视索保朴 。我相信老子写的是保,意指保持质朴的状态。因为保和抱的音相似,所以古人应该是误写成了抱朴...
少私而寡欲 (出自道德经第19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跟患得患失有关 少私而寡欲的意思是,我们要尽量减少自己的私心,减少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进行工作、生活。这是老子对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少私而寡欲? 从健康的...
绝学无忧。 唯与呵,其相去几何(出自道德经第20章) 我们为什么会喜爱夸奖,厌恶批评 本章第一句话是绝学无忧,好多人认为这句话是上一章的,因为跟上一章好像能连上,语气都特别接近见素保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您听这多顺口。但是有...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出自道德经第20章) 跟着主观意识看问题,往往会出问题 美与恶,其相去何若?帛书甲本是这样写的。而通行本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本书按照帛书甲本美与恶,其相去何若来讲解。 这句话告诉领导者不...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越是靠威严管理人的,可能越害怕被管理者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是帛书乙本的写法,和通行本有很大区别,通行本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意思是人们害怕的,您也要害怕。而帛书乙本讲的恰恰相反,人之所畏,亦不可以...
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 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 (出自道德经第20章) 高明的领导者,胸怀宽广到没有边际 望呵,其未央哉!这句话在通行本是荒兮,其未央哉。帛书乙本中望字为其异体字朢,当辽远讲;未央&rdq...
若婴儿未咳。 纍呵,似无所归 (出自道德经第20章) 心态尽量保持婴儿刚学会笑的那种状态 若婴儿未咳;纍(li)呵,似无所归是什么意思呢?若婴儿未咳中的咳不是咳嗽的意思,是指小孩刚刚会笑的状态,读作hi,老子让大家...
众人皆有余, 我独遗 (出自道德经第20章) 不要总想永远拥有,没有什么是永远的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中的我是虚指悟道的领导者,并不是说老子自己,遗字应该读wi,是给予的意思。有人说这章是讲老子自己的,其实不然,这里老子...
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出自道德经第20章) 一般人喜欢让光亮集中到自己身上, 得道的人却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 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再强调一下这句话,老子不是说他自己,他讲的是悟道的人。老子说悟道的人,...
沕呵,其若海。 望呵,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出自道德经第20章) 悟道之人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好像没有边际 沕呵,其若海。望呵,若无所止中的沕望是《道德经》里特殊的词,沕是深远的意思,望是没有边际,...
我欲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 (出自道德经第20章) 太在意外物,心就会出现起伏,气血就没法通调 先讲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位将军,能征善战,打仗从来不害怕。有一天,他在家里玩瓷器古董,这古董差点儿掉地上,还好他一手接住了。当时,将军的心怦怦直跳,脸上全是汗,于是...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说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
读了两天《道德经》和一些后人的注释理解。心中有很多很多想法。体会到很多以前从没有过的感受。思维激烈碰撞,感觉有一股清净之气游走在身体的四肢百脉,奇妙之处无法为外人道(我确定我不是开玩笑的,也从来从来没有读过修真小说)。 后来洗碗的时候看见水,突然想到,水不但能自净,而且能净他。更重要的是,水不但无形...
说起老子,很多年长者都觉得虎,说年轻人不爱看周易,不知我大黄帝内经,不能体会古人的伟大。老子和孔子不一样,老子从来没能出现在教科书里,肯定有原因,为嘛不宣传我大道教的Boss?受我伪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后,少年们嘴里常提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老子被说成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道道为天下母说得好听叫做朴素辩...
工作上的困惑实在给我增添了不少的负面情绪,为了能有效地调节好自己的心境,所以想找老庄的书看一看。图书馆解读老子的书不少, 找了一本放在书架上最醒目位置的。就是这本张其成的《大道之门张其成讲读老子》。看完后觉得对老子还是有许多不了解,又百度上搜了老子。有比较才好下判断,张其成写的书挺无趣的,虽是厚厚的一本书,感觉还是百...
老子认为大道是万物的根,是无穷无尽的。万物也是相生相克的,因为相生相克,万物本身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才无为,因为万物按照道本身解决问题。 所以,世上有圣人,这些小道不要乱作为,去破坏大道的平衡,大道本身就平衡。 开始前...
绝圣弃智(注:出自第19章) 圣,就是圣人,就是神人,就是佛,就是仙。弃智,为什么有高度智慧的圣人要弃智呢,因为大道至简,一切都是一个圆,一个循环。智慧发展极至的时候就一定会变成无智(这里的理论可以有很多,但结果都是一个)。所以说智慧出,有大伪。包括技巧也一样,技巧多了压人心,有虚伪。这就叫做勾心斗角...
道可道,非常道。 对于老子的着作《道德经》,我是不敢妄加论断的,一是资历不够,二是悟性不够。 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才能真正有所悟。道家的这本传世之作,绝对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着作,没有之一。全篇81章,短短5500多言,却解释了宇宙中所有的现象,不得不感慨其思想的伟大与深邃。...
首先,说一点题外话。《道德经》这本书的诞生过程非常有趣。当时的老子云游四方,当走到了函谷关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了盘缠,沦落到《水浒传》里那些英雄好汉寄人篱下的境地,好在他投靠的函谷关总兵尹喜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于是给了他一笔钱,要求他写一本有关道德的书。于是才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用今天的话来翻译的话,就是知识分子投靠官僚阶...
有人说《道德经》将在21世纪成为全人类的主要精神源泉的经典性读物之一。在西方已经很流行读《道德经》,在中国,喜欢《道德经》的人也很多,但是,现代人习惯于将整体分裂,喜欢为我所用,却不能为我之宝,即不能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自由方式的理论指导,那是人们按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去理解古人修炼中所得出的整体性结论。
只能用,不能用语言文字传递。但是修行的人可以透过语言文字去领悟,所以执着一切语言文字相的人,永远不会知道
今年暑假里读完了包括《老子》在内的不少书,但我感觉若只读书很快就会遗忘,所以决定今后读书尽量写下感悟或总结,也不枉我阅读时耗费的精力。 我除了这本老子没有看过其他的研究论文或注解书,仅就文本说出理解,若有言之不妥或理解错误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老子在书中所解释的道,有三意...
楚王有一张宝弓,名叫繁弱,有一天他拿着这张弓,带着名叫忘归的宝箭,去云梦泽打猎,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张弓居然丢失了,不见了。 这下急坏了楚王左右的人,他们纷纷四下里寻找,这时楚王说:别找了,丢弓的是楚国人,捡到它的还是楚国人,有什么必要去找呢?( 楚人...
肯定是不会过时的,像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这些智术金句有一定阅历见识的人都是能深刻体会并承认的 你的问题在于对于老板/上司要仔细观察,仔细观察,仔细观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发现这个人过于浅薄,没有智术见识,趁早离开他才是关键,不然你总是会抱怨为什么你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还是不被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