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开始提倡孝慈的时候, 可能这个社会已经

六亲不和,有孝慈 (出自道德经第18章)

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去喝水

“六亲不和,有孝慈。”老子这一章一直在讲,如果第一个境界没有达到,第二个境界就会出问题。当大家亲属关系都协调不好的时候,才需要讲孝慈,所以当真的要把孝慈拿出来讲的时候,可能这社会已经失去孝慈了。老子认为,当社会开始提倡大家孝顺,讲孝慈的时候,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开始六亲不和了。
 
好比说喝水,医学工作者对此就很讲究,认为您不能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水,因为从缺水到发出信号,再到您感觉口渴这个过程,实际身体已经缺水了,这种状态时喝水又容易喝多,肚子反而胀了。科学的做法是平时没事就喝点儿水,尽量别让自己进入口渴的状态。
 
所以大家看,口渴其实是一种警示,一旦这种警示出现了,说明身体系统已经有问题了,可是到这个阶段再去做补救,可能要花很大力气。所以老子说“六亲不和,有孝慈”,老子这话告诉大家,一旦需要倡导孝慈的时候,说明这个社会可能已经缺乏孝慈了。
 
您可能会问,为什么会缺乏孝慈呢?老子说这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领导者没有按照道去做事,错失了让被领导者自己去运转,自己去维持孝慈的这种状态,结果到第二境界以后,领导者必须出来宣扬孝慈。有朋友会问,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怎么可能呢?怎么领导者隐身于背后就变成了这样?
 
比如说家庭教育,好多家长教育起孩子来一套一套的:“你要喜欢学习才行,学习是多么好的事啊,所以你要好好学,考高分……”可是您自己看书吗?学习吗?您自己一本书都不看,回家整天看电视,出去就打麻将,您告诉孩子学习是特别好玩的事,您觉得孩子能信吗?
 
孩子会说:“别蒙我了,您自己都不学习,只顾吃喝玩乐,然后告诉我学习很好玩?”您看,逼着孩子这么去学,小孩也未必去学。因为言传身教更重要,必须自己先做好,把自己摆正以后,孩子自然就跟着改变了。
 
在家庭里面,家长和孩子也有这种感应关系,家长怎么做,孩子也会跟着模仿。比如说家长告诉孩子,要孝敬父母、老人,孝顺是美德,天天教育孩子学《弟子规》,要孩子好好背、好好学。可是自己从来不去看望父母,两个星期不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您觉得孩子不知道吗?孩子一定会想“您说的是这样,可是做的是另一个样”,您看这言传身教就教育错了。
 
那怎么办呢?建议您每天都问候一下父母。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每天问候父母,家里的老人怎么样,有没有经常去看一看老人,给他们买点儿需要的东西,有没有经常带老人出去旅游,等等。如果您做到了,您放心,孩子绝对会跟着学,您不用再去教育他一定要孝顺。但是如果您天天打麻将去,对家里不闻不问的,您还告诉孩子要孝顺,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违背了老子讲的利用大道来做事的原则,常常自己跳出来不断地宣扬什么,这种宣扬是不起作用的,您自己做好了就行了。所以,老子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领导者是什么样的品性,员工就会追随什么品性
 
老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自然地互相关爱,不需要教育,自然关爱是正常现象,一旦您要到处宣扬互相关爱,社会就出问题了。在公司里也是如此,孝慈在公司里代表什么呢?就是员工之间互相关爱。正常情况下,大家互相关爱,共同工作,气氛和谐,领导是不需要做任何强调的。
 
可如果某一天,领导强调员工之间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和谐相处,说这话的时候就意味着员工之间的关系出问题了,这叫“六亲不和,有孝慈”。这孝慈跳出来的时候,警戒灯就亮了,这灯一亮就意味着您这系统里已经开始六亲不和了,已经需要倡导孝慈了。
 
那么领导怎么能不强调,就让大家心怀孝慈呢?其实关键还是在领导自身,如果领导自己能够摆正位置,按照天之道做事,不为自己捞取,把自己位置放低,谦卑地为员工服务,那么您想员工还会不会整天钩心斗角?所以领导者有什么样的品性,员工就会追随什么品性。
 
再比如,公司董事长喜欢打高尔夫球,结果所有中层领导全都热衷于研究高尔夫球,没事就出去玩高尔夫球,为了跟领导有话说,大家会钻研高尔夫球的技巧,那么奢靡之风就这么上来了——您以为中层领导玩不起啊?花公司的钱怎么能玩不起呢,大家都拿公司的钱来玩高尔夫球,董事长也容易说:“哎呀,你们玩得怎么样了,跟我再打一打。”
 
所以您看,公司文化就是这么变的。所以当一个领导者能够把自己放低,像水一样——“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把自己位置放低,为大家去奉献,为大家做事,给大家利益,去尊敬大家,这时候您会发现公司员工之间也开始互相尊重了。
 
所以,不用去多讲公司员工要和睦,您尊重员工,员工之间就会和睦起来。这就是老子讲的“六亲不和,有孝慈”的道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