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此句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按照道去做,人生更少碰壁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甲、乙本(下文简称为帛书本,如版本文字有异,则标明帛书甲本或帛书乙本)中是这样写的,这句话在通行本中是道,可道...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此句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人能分出好人坏人吗 常常有朋友跟我抱怨,说企业现在招人很难,特别是那种合格的、让人满意的员工,来应聘的要么这个不会,要么那个不会,让人非常头疼。我问他们:你们招不到合格的员工,那么是不是天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此句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无名,并不等于无实 我经常坐飞机出差,坐飞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从飞机上往下看的时候,您会获得一个全新...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此句处自道德经第一章) 能跳出自己的角色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是一种智慧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o)。这句话在通行本里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还有人这样断句:常无,欲以...
恒有欲也, 以观其所徼 (此句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放空自己,处理问题会更得体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是什么意思?我们在与世界万物沟通的时候,如果可以保持一种没有先入为主的、虚空的思想状态,就能体会出道在万物运行中的奥妙。另外,也要从自己的角度,保持...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句出自道德经第一章) 帛书乙本中写: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有名无名的两个状态,是一个源头出来的,都是道。 异名同谓的意思是,名字不同,但讲的是同一件事。通行本是这么说...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这句话老子是接前面的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来讲的。前半句的意思是, 天下人如果都说一件事美好的话,它不美好的一面就出现了,而且这事本身就不美好了。还可以这么理解:当天下人都说一件事很美好的时候,...
皆知善,斯不善矣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皆知善,斯不善矣。这是帛书乙本的内容。现在通行本说的是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我觉得这两个版本的说法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在句式上稍有区别。因此我按照帛书乙本来讲。 这句话的意思是, 如果天下所有人都说这件...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人生,不过就是在有和无之间寻找平衡 接下来是有无之相生也,意思是,有和无是相生的,有无才有有,有有才有无&rdqu...
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随,恒也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老子告诉我们,所有的条件都是互相比较才出现的。我们不要认为这个条件是永恒的,您追求一个永恒的标准是没用的。 接下来,帛书本里老子又说高下之相盈 也,意思是高和低只是相对而言。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 以为无为是消极避世,大谬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是帛书乙本里的说法,这和通行本里讲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没有大的区别,在这里我们以帛书乙本为主。这句...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老子告诉大家:夫唯弗居,是以弗去。其中居是放到什么位置的意思。这句话意思是,正因为他不把自己当作主宰,放到居功自傲的那个位置,所以大家离不开他。 老子在这里指出了 《道德经》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您放下自己为大家...
不尚贤,使民不争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这句话是老子对领导者讲的,告诉领导者不要表露自己有某种崇尚贤德的倾向,否则,民众就会起争执之心,为了这个名分、这种虚名就会去争。这跟我们平时树立道德楷模,然后让其他人跟着学的思路不一样。其实,可能《道德经》里的很多观点,...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这句话还是对领导者说的,告诉他们不要去推崇某种特别难得的、贵重的东西;如果领导者真的特别珍爱这个东西的话,下面的人就可能会为了它生出盗心。 老子在前面一直做铺垫,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都...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帛书乙本的内容。通行本是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认为加心和不加心,解读差不多。因为老子前面讲的是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所以帛书乙本的使民不乱应该是比较顺畅的。 &...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这句话的意思是, 有道的领导者治理一个系统,会让被领导者心空,肚子饱。 有人说,这不是愚民政策吗? 其实老子用心和腹做对比,讲的都是一件事。心和眼睛代表的都是欲望...
弱其志,强其骨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老子认为圣人之治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是老子心目中理想的管理状态。 志就是心的方向,就是我心里向往的方向。弱其志,强其骨跟虚其心,实其腹是一样的,就是降低大家的欲望,然后使他最...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老子说圣人怎么治理天下呢?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然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恒使民无知无欲也。意思就是一直使民众处于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也就是说,不对获得虚名的技巧和那种华而不实的学识起什么欲望。这话一说完,所有人都说老子这是...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则无不治矣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里的知应该是技巧,这句话的意思是,使那些为了获取虚名、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使用各种技巧的人,不敢这样做,不去这样做。这句话绝对不是告诉领导者,要用武力、用强力去让大家不敢去做。 ...
道沖(chōng),而用之又弗盈也 (出自道德经第四章) 要想进步,就要清空自己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其中的沖跟冲意思差不多,是水涌动上来的一种感觉。还有一种讲法是,沖跟盅通假,也就是说道就像酒盅一样(
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出自道德经第四章) 渊呵,似万物之宗中的渊是深邃、深远的意思,宗是指万物的源头。这句话的意思是,道深邃、深远,像万物的起源一样。 湛呵似或存中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历代对这句话的解释太多了。刍狗是用草扎的狗,扎好以后对它进行装扮,戴上头冠、披上衣服等,祭祀鬼神的时候用。刍狗的特点是,用得到它时,就给它盛装装扮上;祭祀完毕,不用它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tu)籥(yu)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其实,老子本来讲的是领导者法则,但后人把它总结为修道,甚至把身体变成一个国家那样去运行。这也可以。但是,我讲解的目的是告诉大家,老子本意说什么,您怎么理解都没关系,能受到启发就行了。 老子...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不能怕什么就躲什么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是帛书本的内容。意思是,您到处去探求,不断地去追随万物,这样是没有尽头的。怎么办?不若守于中 不如回到中心来,向道靠近,找到道的秘密,...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出自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水冲出来的山之间低洼的部分叫谷,代指虚空的道。谷神不死,不是说山谷的神仙永远不死,这里的神是指灵验。谷神不死是说道的这种空虚、中空的属性,它的灵验是永存的。 是谓玄牝的玄是深奥的意思,&ld...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min)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勤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勤。 緜緜是微妙的意思 。緜緜呵若存 是说,看不清楚,微弱的样子,好像是存在的,用之不尽 。用之不勤中的勤在帛书本里是堇(jǐ...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不为自己谋利,将会活得更好 有一次,我父亲的一位老同事,辽宁大学中文系的宋老师来看他。他俩在单位里是最好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宋老师说他们同一辈的二十多个老师,现在只剩下几个人...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私心少了,成就才能多 前文,老子说我们要效仿天之道,来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接着,老子笔锋一转,马上转到了人间,讲了这句话,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这里,老子用了是以两个字,就是所以的意思
外其身而身存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做领导,要放下地位、名利的包袱 外其身而身存的意思是, 有道的领导者,往往把自己的利益放到次要的位置,先考虑大家的利益。越是这样,大家越追随您,让您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这句和前边退其身而身先&rdquo...
不以其无私与? 故能成其私 (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不以其无私与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私利,才能够真正成就自己的事业、获得自己的利益吗?这里,老子总结性地讲了一下这个法则,揭示了舍和得的智慧,一定要先舍才能得。 前文一直在讲领导者应该怎么办。...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可能《道德经》里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词就是上善若水( 在帛书甲本里是上善似水,帛书乙本里是上善如水,我觉得这三者没什么大的差别),意思是领导者的品性跟水很相近 。
居善地,心善渊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悟道者的品性有什么特点呢?老子说是居善地,心善渊。 什么叫居善地?居就是您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哪里;善就是善于选择,善于把自己放到什么位置;地是低的意思。居善地的意思是,水有这样的品性...
予善天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要尽量帮助别人,不要索取 帛书乙本的予善天,在通行本中是与善仁,两者是有区别的。与善仁的意思是给予的时候要怀着仁慈之心,但老子其实是很反对把这种仁慈挂在嘴边的。所以,我觉得,强调仁在《道...
言善信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在前面,老子告诉我们做事要像水一样居善地,心善渊,更要像天一样,予善天。接着他又讲言善信,意思就是说话要有诚信。 信当诚信讲,通俗地讲就是靠谱。水就具有这样的品性。我曾经整天坐在大海边看潮汐不断涨落...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正善治的正是管理的意思。善治就是善于治理。一个人管理他特别擅长操作的事情,这就叫正善治。 事善能,意思是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有本领。 能就是才干、...
夫唯不争,故无尤(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正因为不去争,所以您会赢 夫唯不争,故无尤。这话的意思是,因为您不去为自己争夺利益,所以您不会犯错误。尤字的意思是特殊,奇特,超出一般范畴。比如,一个女孩子长得像天仙一样,就叫尤物。而尤当...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这是通行本的写法。持在帛书本里被写成(一个提手旁一个直)(zh)。(一个提手旁一个直)有端着东西、把握东西的意思,和持的意思一样。如在帛书乙本中为若。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 做事太极端,就不好了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揣而锐之,通常认为这里揣字应该念zhuī,是锤击的意思。实际上揣字除了zhuī和chuǎi音外,还有一个音读t...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 为什么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这句话和前面的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做事不要做得太满。盈是满的意思,在这里是一个动词。...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贵富现在的版本都写成富贵,意思一样,我们就当富贵讲。富贵而骄的意思是,您既有钱,地位又高,如果您非常骄横,把自己的气焰抬得很高,这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 为什么会如此?当人富贵...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道德经第九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是帛书乙本的写法。这前半句话在帛书甲本和郭店楚简里是功述身退。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因为述职本身就是把自己完成的任务讲一遍但现在大家都讲成功成身退。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句...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 一直以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得形神分离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这句话很有意思,涉及中医了。载是承载的意思。营在中医里经常被提到。中医里讲神和气,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有营卫之气,卫是在脉外边...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 人生贵在不忘初心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这话通行本写的是: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认为专是不对的。有人说专气是使气的意思,指的是运行它,使它柔。可是您那么使劲,它还能柔吗?帛书乙...
脩(xiū)除玄监,能无疵乎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 这句话在通行本里是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玄览的览是看的意思。有人说玄览是心里的镜子,但为什么这样讲,却解释不清楚。等看到马王堆帛书乙本,我们发现,原来这里不是览,而是监。 ...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 (道德经第十章)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首先看爱民两个字。大家往往会说,老子做事是不讲感情的,这叫圣人不仁。实际上不是这样,圣人不仁是圣人不把仁字挂在口头上。作为领导者,应该对您管理的人有爱,所以老子说爱民...
天门启合,能为雌乎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 在动物世界里,雄性总是欲望很多, 雌性总是很安静 古代对天门的解释有很多,历朝历代莫衷一是。其实,我觉得庄子讲的天门跟《道德经》比较接近。庄子说,这世间万物,有乎生,有乎死有生有死,这是自...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 领导者要像阳光那样自然地照耀大家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这句话在帛书本出现之前,各种版本都不一样。通行本是明白四达,能无为乎,说的是,天下事您都知道了,但是您能不能保持无为的状态呢?傅(傅奕...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 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 这一章的前几句讲的是修炼方法,最后老子点出了修炼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什么境界呢?就是跟天之道非常接近的境界。 老子说生之,就是像天之道一样生养万物;畜之,就是保护它,让它长大;生而弗有...
三十辐同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出自道德经第11章) 不给自己和别人留出空间有什么后果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了几个比喻来说明一个道理。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这是第一个比喻。 三十辐同一毂的&ldquo...
埏(shān)埴(zh)而为器, 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出自道德经第11章) 为什么我们的胃肠系统是中空的 接着,老子讲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这又是一个比喻。 埏其实应该读yn,现在都读&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