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牢物质基础,人才能去掉多余的欲望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老子说圣人怎么治理天下呢?“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然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恒使民无知无欲也。”意思就是一直使民众处于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也就是说,不对获得虚名的技巧和那种华而不实的学识起什么欲望。这话一说完,所有人都说老子这是在愚民,甚至有些学者也这么认为。
 
老子是不是愚民呢?是在愚民,但是他的愚民跟别人不一样。
 
老子前文说了要“虚其心”,然后“实其腹”,再是“弱其志,强其骨”。“骨”是撑起生命的骨干性的东西,就是生活最基本的条件,让您强壮,让您充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条件都满足了,您的欲望才可能慢慢消减下来。所以要这么理解“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因为让大家“实其腹”了,所以才能“虚其心”;因为让大家“强其骨”了,所以才能“弱其志”。
 
举个例子,中医讲阴阳,这阴阳总是搭配在一起的。就像一个人生病的时候,身体变热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外邪来了,身体开始越来越热,发烧了,咽喉红肿了,这个热是多余的。比如,阴阳原来各有一百份,这时候外邪来了,使阳多出五十份邪热来,阴却不变,就显得热多余了。这时候中医的方法是清热,要减去五十份的阳。
 
另外一种情况是,阴阳都是一百份,阴虚了,变成五十份了;阳跟阴比就多出来五十份。因为阴不足以配阳了,这个多出来的阳就会变成多余的热,就相对显得热了。这时候中医的方法是滋阴,要补五十份的阴。补上以后,人就不会显出偏寒或者偏热了。
 
阴好比是老子讲的物质基础,吃饱饭,有房子住,有衣服穿,等等;阳相当于人的欲望。老子一方面滋阴,把物质基础补足;另一方面又清热,去掉欲望——这在中医里叫滋阴清热。所以老子是讲让您物质基础变得富足,然后才能去掉欲望。
 
历朝历代,大家在解《道德经》的时候,特别关注让人去掉欲望这一点。这就跟中医里面讲的清热差不多。但是,假如我治病就只会清热,是不行的。因为这个人阴不足,清完热了,阴阳还是不平衡。所以我们同时要给他滋阴。
 
在《道德经》里,“清热”和“滋阴”这两个思路是并存的。如果单独就讲“清热”,让人去掉欲望,忘记了“滋阴”,忘记了让大家生活富足、物质得到满足,就把《道德经》理解偏了。
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