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本事随时清除杂念

脩(xiū)除玄监,能无疵乎 (出自道德经第十章)
 
这句话在通行本里是“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玄览”的“览”是看的意思。有人说“玄览”是心里的镜子,但为什么这样讲,却解释不清楚。等看到马王堆帛书乙本,我们发现,原来这里不是“览”,而是“监”。
 
“监”字最早是镜子的意思,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古代最开始的时候没有镜子,人们看水里的影子,审视自己脸上有没有东西,这种状态就叫监;从上往下看,想找点儿什么问题,这也叫监。
 
古代人一开始只能用水当镜子,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金属做的镜子,字就改变了,下边就变成了“金”字,写作“鉴”。
 
“脩除玄监”和“涤除玄览”其实没什么大区别,其中的“脩”同“修”,是修整的意思,“涤”是洗涤,我们按“脩除玄监”来解读。“玄”是深妙,“玄监”就是很深妙的镜子,指我们心里的镜子。这句话是说,您心里能不能保持纯净、干净的状态,清除掉杂念,没有瑕疵呢?
 
这种说法其实跟后来佛教禅宗神秀大师讲的很像。神秀大师作过一首著名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这“明镜台”就是心里的镜子。神秀大师讲的其实跟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是一致的,把心里这面镜子清理得一尘不染,是一种状态。而慧能禅师说,根本没有菩提树,也就无所谓染尘埃,那是更高的境界。但是,那种空的境界,一定是通过这种勤拂拭的修炼得来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慧根,心一下就空了——我做好事,不需要回报。坦诚地讲,一开始,我们还都有点儿世俗之心,都有一点儿要回报的念头,需要随时提醒自己。慢慢修炼,等习惯了以后,您修炼的境界高了,必定有大成就。
 
如果我们没有任何修炼方式,也不学习,就凭自己的本能,凭我们接触的这些社会知识去处事的话,不好的习气一定存在,说不准在什么时候就冒出来。在最关键的时候哪怕只冒出来一次,就够您今后做多少努力去挽回的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