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言
首页
搜索
公众号:5000言
手机扫码访问本页
公众号:5000言
登录 注册
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以及国人的文化思想等都或多或少受到《道德经》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学、宗教等各方面。
全文
简介
目录
管理之道
名句
成语
影音
书评
下载
为什么领导者最好不要特意宣称 自己喜好某种道
当前位置:
主页
道德经
书评
道德经说什么
不尚贤,使民不争
(出自
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这句话是老子对领导者讲的,告诉领导者不要表露自己有某种崇尚贤德的倾向,否则,民众就会起争执之心,为了这个名分、这种虚名就会去争。这跟我们平时“树立道德楷模,然后让其他人跟着学”的思路不一样。其实,可能《道德经》里的很多观点,都跟我们平时接触的管理思想不同,甚至正好是相反的。
老子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和被领导者的行为,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领导者的喜好,会直接影响整个团队成员的喜好。为什么老子提倡领导者不要宣称自己喜好某种道德标准?老子认为,我们所宣称的美德都是相对的,这世界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领导者认为某种行为就是贤德,并推举出来一个模范的话,等于是肯定了少数人,否定了大多数人。结果可能是,大多数人并不一定真就向他学,还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举个例子,我上中学的时候外语不好。为什么呢?我记得当时上外语课,老师就喜欢我们班里一个孩子。每次提问,别人都举手了,他只叫那个孩子回答问题,别人举手都白举。他每次提问都叫这一个孩子,结果后来我们都泄气了,我举手也没用,老师也不叫我,每次都是摆设。最后,我的自尊心大受打击,觉得这课上得没意思。所以,我对英语渐渐就失去兴趣了,直到后来高考前拼命学,才把英语追上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这就是老师“尚贤”的结果。
在学校里,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如果老师就捧一个孩子,别的孩子总是得不到您的鼓励,就会走向反面。所以,当时我们班级有些孩子就跟坏孩子接近,慢慢行为越来越出格,我觉得这跟老师当时评价学生的单一标准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在学校里是如此,在公司里也是如此。
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都值得肯定。所以,老子在后面讲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用,没有弃物——“物无弃物”。您非拿一个标准衡量所有人,一个人是天才,其他人都是笨蛋。这样肯定一个人,否定大多数人,一定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大家切记。
所以,如果一个领导总说某某员工是最有用的,他的才干是最强的,那么其他人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努力也没用,于是干劲就会慢慢消磨掉。所以老子说,领导者不要宣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也不要用单一标准来评价所有人,让每个人都各尽其才,这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
老子的这句话里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告诉我们,
领导者不要总宣称自己喜欢什么标准,而应该是制定规矩,然后自己去做,用行为去感化大家,让大家在无声中跟着您学习
。所以老子总说“不言之教”,他特别推崇用行为去感化大家。大家跟着您一起做,在做中就掌握了整个工作的规律,就纳入了整个工作运作的步骤里面,最终成为有用之才。
上一篇:
做事不要想回报, 最后反而会更幸福
下一篇:
不要为自己的欲望、喜好 贴上珍贵的标签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怎么看?
共
0
条评论
最新
最早
加载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登录5000言
账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登录 / 注册
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
登录5000言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