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难和易,是互相成就的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也 (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人生,不过就是在“有”和“无”之间寻找平衡
 
接下来是“有无之相生也”,意思是,“有”和“无”是相生的,有“无”才有“有”,有“有”才有“无”。两者是互相的,是相对的。比如健康,当您身体什么问题都没有的时候,您不会感觉到“健康”。因为您身体运行正常,不会想到自己身体哪个部分有问题。这时是“无”的状态。等您发现一些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而自己没有时,您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有”——自己是有健康的。
 
再比如,生活中我们眼见着多少东西,当它盛极一时的时候,您会觉得它会永恒存在;可是转眼之间它就消失了,由“有”变成了“无”。
 
所以“无”会生“有”,“有”也会生“无”。
 
我们人生中处处充满着这样的变化。举个我个人的例子,当年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在家里写医书的愿望特别迫切,于是我没有找工作,当然也没有经济来源,这就是“无”的状态。正因为“无”,所以我才有时间在家里不断地写东西,出版后大家觉得有所获益,所以我继续写下去,也开始不断地有人请我去做健康辅导等,结果生活变得有益起来。
 
这时候我的生活就“有”了。当我“有”了以后,每天要不断地写东西、给大家讲课、开各种会等,慢慢地我变得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了,开始丧失了很多私人生活空间,又变成“无”了。
 
其实,我们的人生不过是在“有”和“无”之间寻找平衡,不要因为自己暂时处于一个不好的状态而觉得焦虑。
 
难和易是相对的,也是相互成就的
 
“难易之相成也”的意思是,难和易是互相比较出现的。有了难才显出易来,有了易也才能显出难来
 
这个“成”我理解为“成就”。如果没有一方就不会存在另一方,所以这两者是互相成就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好多事做起来都特别难。
 
还拿我自己来举例,当年我读博士的时候喜欢写东西,写了东西就想将来能不能出版——我当时觉得找出版社太难了。但过了一个阶段后,东西越写越多,我就把写的东西发到网上去了,于是看的人越来越多。一下子有几十家出版社找我,都希望我在他们那儿出书。这个时候联系出版社反而变得非常容易了。
 
我们看,就是因为条件变化了,难和易就互相转化了。
 
《道德经》里,老子特别反对按一个固定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建议大家,尤其是领导者,不要觉得自己获得的名和利有多么了不起。所有这些都是相对出现的,您认为自己了不起,还有更了不起的人在等着您呢。
 
不要计较于自己已有东西的长短
 
“长短之相形也”的意思是,长短是互相比较出现的。比如说您拿一根三尺长的蜡木杆练棍术,旁边一个人拿了一根丈八长矛,一对比,您这根蜡木杆就显得非常短了。可是,拿一根筷子来对比,又会觉得这根蜡木杆很长。所以,长和短都是相对出现的,绝对不是单一的。我们如果觉得这就是长,觉得很骄傲,您就陷入虚妄了。
 
为什么?因为它本身只是一个标签而已,还会有更长的东西出现。所以老子告诉大家,不要执着于眼下获得的这些名相,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一变,马上就变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