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第二境界:施与被管理者恩惠

其次,亲誉之(出自道德经第17章)
 
老子讲管理者的第二个境界是“其次,亲誉之”,这种境界比最高境界要低一点儿,这种境界的领导者,他下面的人亲近他、尊敬他、称赞他,老子说这种状态是第二等的境界。大家一听可能就晕了:“不对啊,我们说这领导可亲可敬,是我们的榜样,这不是说领导好吗?怎么在老子这儿变成第二境界了?”
 
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在“太上”的境界中,您说被管理者会不会尊敬、亲近领导?不会的,因为制度建立好以后,所有人正常开展工作就行了,我们不用去讨好这个领导者。而处在第二境界中的领导者跳出来了,他不像天之道那样隐于背后了,他跳出来把自己变成榜样了,给员工恩惠,鼓励他们,让他们去以领导者为榜样做事,这时候他是大家的动力了。
 
好比说养鸟。“太上,下知有之”的境界提倡的方式是放养。我把制度建立好,种好树,准备好果子、稻谷等各种吃食,当然还有虫子等,把环境造好了,鸟儿就可以在这里自由飞翔,自在生活。而第二种境界好比是我把鸟养在笼子里,我是施与者,我给鸟儿恩惠,我喂鸟儿食物,我不喂食它就饿着,所以鸟儿会讨好我,一看主人来了,就欢快地叫,想让我喂它。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养鸟的人出问题了,回不来了怎么办?估计这些鸟也都会出问题的,这一笼子的鸟都会饿死的,因为施恩者不在了。
 
又比如说,有家百货公司,领导非常关爱员工,给员工很好的福利,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开的工资是其他百货公司给的两到三倍,每个月组织一次旅游,经常给员工培训……总之,领导者非常关爱员工,所以员工们干劲很足,把这个领导当成大哥,当成了不起的人,这是家非常好的企业(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创业者是带头大哥,大家都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追随他,愿意跟着他干)。但是这样的企业就没有问题和隐患吗?
 
这样的企业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呢?在于它的企业发展基本上是靠带头大哥的个人热情推动的,他的慈悲之心满满的、关爱之心满满的,他像太阳一样不断地温暖大家、带领大家、激励大家,这个企业就没问题,但是当领导者出问题的时候,这个企业文化就会出现问题,就会衰减。比如领导者生病了,或者他人生遇到什么挫折,突然改变了信念,又或者他离开公司到远方生活去了等等,这时整个企业就失去了榜样,失去了灵魂,员工的心就会失去凝聚力,所以这就是最大的隐患——过度依靠领导者个人的热情去推动企业的发展,把所有事情都寄托在领导者一个人身上必然会出问题的。领导者的任何波动,都会引起企业的动荡,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老子给我们讲的这第二种管理境界非常关键,我们平时可能没有意识到,领导是榜样、是圣人,我们就满足了,实际上这个系统是不稳定的,只有当上升到以制度来运转整个组织,领导者可以隐身于背后的时候,才能达到最高境界。
 
如果大家在创业,或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进入老子讲的那种管理的最高境界,您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您所创办的企业一定是优秀的企业,这就是老子给我们的启发。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