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书评

上善若水

首先,“润物细无声”是我们众所周之的了,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离不开水的。“水乃生命之源”是不争的事实,牵强些说,这应该算是水的一种“博爱”了。不禁有些疑惑,人类的信仰有上帝,有佛祖,有神明,都还是人类自己的形象的变异,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其实,大胆设想一下,我们似乎应该把水的化身作为信仰之源。当然也

我读《道德经》

读了两天《道德经》和一些后人的注释理解。心中有很多很多想法。体会到很多以前从没有过的感受。思维激烈碰撞,感觉有一股清净之气游走在身体的四肢百脉,奇妙之处无法为外人道(我确定我不是开玩笑的,也从来从来没有读过修真小说)。

老子他不信马克思

说起老子,很多年长者都觉得虎,说年轻人不爱看周易,不知我大黄帝内经,不能体会古人的伟大。老子和孔子不一样,老子从来没能出现在教科书里,肯定有原因,为嘛不宣传我大道教的Boss?受我伪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后,少年们嘴里常提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老子被说成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道道为天下母说得好听叫做朴素辩证法,但我们都以己度人了,在老子的年代,他哪里考

道法自然,因时而动,顺势而为

工作上的困惑实在给我增添了不少的负面情绪,为了能有效地调节好自己的心境,所以想找老庄的书看一看。图书馆解读老子的书不少, 找了一本放在书架上最醒目位置的。就是这本张其成的《大道之门张其成讲读老子》。看完后觉得对老子还是有许多不了解,又百度上搜了老子。有比较才好下判断,张其成写的书挺无趣的,虽是厚厚的一本书,感觉还是百度上无名侠客编辑的知识让我受益,给我更多启发。不向大家推荐张其成的这本书。 去年看傅佩荣教授的《国学的天空》,里面就有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让我对老子惊为天人。一年过去了,五色令人目盲,对书里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这次再看,让我对老子的了解又更进了一步。 老子生于公元前500余年,比孔子早几十年出生,是影响了世界的哲学家、思想家。是周王朝管理典籍的官员,被

读道德经,品老子威武

老子认为大道是万物的根,是无穷无尽的。万物也是相生相克的,因为相生相克,万物本身就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才无为,因为万物按照道本身解决问题。 所以,世上有圣人,这些小道不要乱作为,去破坏大道的平衡,大道本身就平衡。 开始前几篇读老子,以为老子,让人各局其位,不要作为,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可是越往后读,我才发现,老子写《道德经》是围绕着道在转,同时老子并没有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老子认为的道,也是德。道产生并孕育了万物,但德只是道的一部分。 要不老子就不会用大篇幅来讲圣人的道行。 有人得道则兼济天下。有人无道,则无欲无求。 老子认为,为何要让无道的人得道,这叫强扭的瓜不甜。而且,道也不是你我能安排的。老子开篇第二章就讲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说圣人按照

老子的绝圣弃智有感而发

绝圣弃智(注:出自第19章) 圣,就是圣人,就是神人,就是佛,就是仙。弃智,为什么有高度智慧的圣人要弃智呢,因为大道至简,一切都是一个圆,一个循环。智慧发展极至的时候就一定会变成无智(这里的理论可以有很多,但结果都是一个)。所以说智慧出,有大伪。包括技巧也一样,技巧多了压人心,有虚伪。这就叫做勾心斗角。心就是智,角就是技。 人佛动物大圈圈 而人类发展到今天,从春秋的智(智慧)发展到现在的技(经济实力),再发展下去,一定是经济实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同社会。而再发展下去,就是智慧与经济都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个就是佛的前身。而所谓的佛就是老子说的绝圣,就是神仙。就是去掉了智慧的人类,因为智慧已经没有用了。而这时有些心智不全的魔就会出现。佛魔相争相斗的社会,就是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有感

道可道,非常道。 对于老子的着作《道德经》,我是不敢妄加论断的,一是资历不够,二是悟性不够。 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才能真正有所悟。道家的这本传世之作,绝对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哲学着作,没有之一。全篇81章,短短5500多言,却解释了宇宙中所有的现象,不得不感慨其思想的伟大与深邃。 如果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比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那么老子的道家思想则相当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牛顿与爱因斯坦这两位物理学上最卓越的两位科学家,我认为爱因斯坦更伟大,因为牛顿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得出,而爱因斯坦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同样,孔子与老子这两位中国思想史上成就最卓绝的巨人,我认为老子更伟大,因为老子的思想是史无前例也难有来者的,而且对万事万物的理解超出了一般思维的范畴,达到了道的境界。 将整本书

由《道德经》所想到的一些见解

首先,说一点题外话。《道德经》这本书的诞生过程非常有趣。当时的老子云游四方,当走到了函谷关这个地方的时候,没有了盘缠,沦落到《水浒传》里那些英雄好汉寄人篱下的境地,好在他投靠的函谷关总兵尹喜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于是给了他一笔钱,要求他写一本有关道德的书。于是才有了五千言的《道德经》。用今天的话来翻译的话,就是知识分子投靠官僚阶层,以获得巨大经济回报的方式撰写御用文章,套用到今天的媒体圈的话,就是记者收红包后,帮厂家和政府写软文。正式基于这种古今一体的思考,我在去年4月份于老家修养期间,创作了《道德经》这首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豆瓣小站上找来听一下。 话归正题,今天丁老师已经对老子与养生、与健康的关系作了深入的论述,我想在丁老师的基础上补充三点我对于老子的思考: 首

韩金英书评

有人说《道德经》将在21世纪成为全人类的主要精神源泉的经典性读物之一。在西方已经很流行读《道德经》,在中国,喜欢《道德经》的人也很多,但是,现代人习惯于将整体分裂,喜欢为我所用,却不能为我之宝,即不能成为人类生存的一种自由方式的理论指导,那是人们按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去理解古人修炼中所得出的整体性结论。 老子《德道经》从整体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讲人与自然合一才会天(头部区域)清地(腹部区域)宁的世界观,其目的就是让生命获得自由。我们的困惑与艰难都来自脱离了整体,用我们以往的思维方式读老子,是瞎子摸象。我们必须改变,用整体的直觉去读。总体清楚了,随便看哪一章,哪一句,你都能会心有所悟。老子苦口婆心地从各个方面说一个东西如何启动你的灵性。因为,你的灵性元神是和自然整体在一

来自空无,献给缘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各种念头分别概念标签 就是有为法,就是这些念头让我们痛苦,我们要直接去质疑念头,或者当念头涌现的时候,只是不接受不抗拒的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它的自生自灭,随波逐浪而非随波逐流,人岂能被自己做的梦给吓死?我们都是大海,起心动念是海水产生的浪花,把浪花当成了自己 难免会跌宕起伏而迷失了那颗如如不动的心---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发现真理的过程就像剥洋葱,每当我们拨开一层,我们就离真相接近一步,直到见证空无---万物之源(这可不是虚无主义) 分别就是二,二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呼吸之间有空无,乃至呼吸自身也来自于空无,缘起性空,念头,眼耳鼻舌身意皆是如此 王阳明曾说过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

《道德经》读书整理

今年暑假里读完了包括《老子》在内的不少书,但我感觉若只读书很快就会遗忘,所以决定今后读书尽量写下感悟或总结,也不枉我阅读时耗费的精力。 我除了这本老子没有看过其他的研究论文或注解书,仅就文本说出理解,若有言之不妥或理解错误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老子在书中所解释的道,有三意: 1. 构成世界的本体 2. 创造宇宙的原动力 3. 促使万物运行的规律 由此可见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里提到孔子比较多而提倡老子

楚王有一张宝弓,名叫“繁弱”,有一天他拿着这张弓,带着名叫“忘归”的宝箭,去云梦泽打猎,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张弓居然丢失了,不见了。这下急坏了楚王左右的人,他们纷纷四下里寻找,这时楚王说:“别找了,丢弓的是楚国人,捡到它的还是楚国人,有什么必要去找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索焉”)

道德经某些部分所说的是不是已然过时?

道德经说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但是 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 在职场 说了不做 人家就不知 人家也不会猜你在想什么 是不是说道德经这部分所说的已然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