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玄乎其玄的回答,看似什么都说了,实则什么也没说。道德经能传世必有其因。懂了就能和一般老百姓说明白,不懂,就是会挠头,推三阻四说不清楚。
我大一陆陆续续的读了一些中哲的书,比如中国哲学史,还有南环瑾的一系列书,比如《老子他说》,可以说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学习了道家哲学之后,我的心态完全变了,甚至影响到了我的学习生活。比如说现在遇到困难也不烦恼,觉得顺其自然就好,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痛苦中挣扎,然后...
两年都看不懂《道德经》是不是太笨?《道德经》真的很难懂吗?它为什么难懂?
其中的一二三又指的什么呢?
如题。
孔子看人是很有一套的。孔子回到鲁国后,听说卫国发生动乱,马上判断说:高柴一定能够平安回来,子路肯定会死。果然高柴从卫国安全回到鲁国,而子路本来可以脱身,却回去救助主人李悝,结果被乱兵剁成了肉酱。 论语记载,樊迟曾经问孔子什么做智慧,孔子说是知人。他说: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
我读过的诸多东西方哲人遗留的书籍中,我认为他们到最后都指向了一件事,而这件事在老子哲学中也被无数次强调。纯粹的哲学本身是对生命的思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同这句名言能说出来的总没有意义,真正有意义的却永不可言说 有名万物之...
道教的道德经,现在全球都在读西方很多国家都在用,可是我却读不懂,也就记下来几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知如何学习理解,也没找到比较权威的解释。如果有讲的比较好的视频,比较好的书籍,还望推荐!还是如有些人所言,要靠自己去悟?
前面很多人已经说过了什么叫不仁,不仁=无所谓仁与不仁,也就是庄子中常提到的无偏。我想谈谈什么是刍狗。刍狗是草扎成的假狗,这一点很多人都说过了,但为什么偏偏是刍狗?我觉得这里可以引用一下庄子中的《天运》一篇,单谈刍狗: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改为常。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不是单纯玩弄字词,也不是非要绕个圈表达大道不可言传&rdquo...
注: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 在第七章,道德经由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递推到圣人治天下,因后身外身故能天下治的道理。这是从义理的高度上,讲了圣人治天下的理念。本章承接第七章,继续往下递推,侧重于讲圣人如何在具体方法上治理天下。 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
在涡阳县城西S202和S307省道交会处,有一座紫铜锻造,重15吨,高7.4米的铜像,它就是以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老子像作基础而造的老子形象。在神态上,老子双目凝视长空,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盘腿端坐在青牛背上,神采飘逸,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印象。其寓意着老子是个大圣人,骑着青牛在九天之上遨游,到处播撒智慧的种子。众所周知,古代交通工具都是以马为...
1、常言道: 君子温润如玉。老子却说: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出自第39章) 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时时警醒自...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出自第十章)这是一个反问式,但专气致柔确实是一句至理名言,专气指的是持之以恒的养丹田之气;致柔指的是导致身体柔韧。 我们随师叔学拳时,师叔曾经说过:练拳要秉承自然,顺应天地,不可与天地斗,师叔讲起:练拳得法...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万事万物,再复杂,也是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的,摸透了这个规律,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看似复杂的事物,背后的模型其实都大同小异。 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其实无非就是说能不能看透复杂...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语出:《道德经》第一章 道德经第一章,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纲,后续的80章几乎都是基于第一章中的思想延伸而来,只有正确理解了第一章的玄妙这里才能认识和把握老子的思想体系。 老子在第一章中提出了有和无两个对立的概念,这种矛盾对立统一的概念大家可...